盲盒的主要受眾為95后的Z世代人群。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《2020 Z世代消費態度洞察報告》顯示,天貓上一年有近20萬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2萬元的“硬核玩家”,其中95后占了大多數。
人們對未知充滿好奇與向往。盲盒的樂趣就在于“盲”,你無法預測盒子里的是什么。正是產品本身的隨機性,讓盲盒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,勾起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,帶來新鮮感,激發購買欲。
盲盒營銷也巧妙地運用了狄德羅效應。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“愈得愈不足效應”,即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,心里很平穩,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。譬如,你新買了一雙鞋子,但是覺得自己沒有衣服可以搭配,于是你就去買新衣服,接著又發現還缺一個包包和一些配飾,于是你又去買買買…… 再比如,你買了一部iPad Pro,就會希望將 Apple Pencil和妙控鍵盤等配套產品都收入囊中。
盲盒通常以系列形式發售,每一套都有十幾款主題相同但造型不同的娃娃。隨機抽取一款,若抽到自己想要的,消費者會感到幸運和愉悅,進一步會想湊齊一整套帶來滿足感、成就感。若抽到不是自己想要的款式,失望和不甘便將引起“賭徒心理”,促使消費者再次購買,直至抽中為止。好奇心推動消費者首次嘗試,收集欲推動他們重復購買。泡泡瑪特招股書中提到,約70%的潮流玩具消費者會因為渴望某一特定手辦購買盲盒三次或以上,可見用戶粘性極高。
其次,商家利用“饑餓營銷”制造稀缺感。在消費心理學中,人們把“物以稀為貴”而引起的購買行為提高的變化現象,稱之為“稀缺效應”。盲盒的發售通常是【固定款+隱藏款】,“隱藏款”的數量非常稀少,抽中的概率僅為1/144。這種相對稀缺的產品對消費者產生吸引力,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。
同時,盲盒獨特的IP屬性使其收藏價值大于使用價值,是作為社交貨幣在消費者間傳播的極好談資。基于分享、炫耀的心理,盲盒愛好者會在小紅書、微博、B站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原創內容,如開箱視頻、抽盲盒教程等。在精準投放的幫助下,盲盒得以迅速擴大影響圈層。盲盒的強社交屬性引起用戶自發傳播,提高了品牌的曝光度和知名度,更喚醒潛在用戶,刺激其進行消費。
誠然,盲盒式營銷準確地抓住了Z世代的消費需求,滿足了他們的獵奇心理、賭徒心理、社交心理。